WFU

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

中醫常用方劑--玉女煎





來寫寫中醫常用的方劑吧!

今天來介紹中醫皮膚科常用方劑--玉女煎,主要成分:石膏知母麥冬熟地牛膝

這個方出自於景岳全書,原文:治水虧火盛,六脈浮洪滑大,少陰不足,陽明有餘,煩熱乾渴,頭痛牙疼,失血等證,如神。若大便溏泄者,乃非所宜。生石膏,三、五錢。熟地,三、五錢或一兩。麥冬,二錢。知母,牛膝,各錢半。水一鍾半,煎七分。溫服或冷服。如火之盛極者,加梔子,地骨皮之屬亦可。如多汗多渴者,加北五味十四粒。如小水不利,或火不能降者,加澤瀉一錢五分,或茯苓亦可。如金水俱虧,因精損氣者,加人參二、三錢尤妙。

原文落落長,但是簡單來講就是火大水少四個字!

中醫古代沒有微生物學,但是病人發燒,摸起來皮膚又熱又燙的,這些現象可是觀察的明明白白,那遇到這種情形怎麼辦?當然是先退燒!而中方劑退燒最有名的就是白虎湯:石膏,知母。

但是萬一來不及退火,或是火真的太旺,燒太久,那就會出現另外一個情形,那就是乾燥!包括口乾舌燥,或是病人舌頭上面看起來就沒有口水,那要怎麼滋潤這些過乾的地方,中醫的講法叫做養陰潤燥,主要就是熟地黃,跟麥門冬,一個滋腎水,一個養肺胃陰。

那這個方跟皮膚有甚麼關係呢?

一樣的,皮膚急性發炎時,局部幾乎都是又紅又熱的,但是時間一拖久,就會發現,患部就開始會龜裂,很多的慢性皮膚病,像是乾癬,異位性皮膚炎,或是魚鱗癬,慢性濕疹,都會有這樣的問題。

左圖為慢性濕疹造成手部乾裂,右圖為缺脂性皮膚炎造成下肢乾燥


這時怎麼辦?既然是乾燥,那也要去找原因,中醫認為,皮膚要能滋潤,一部分來自於皮膚血液循環能夠正常的供給,再來皮膚表層要能有效防止水分過度散失,如此一來皮膚就不會太乾燥。

大部分慢性皮膚病造成的皮膚乾燥都是因為長期皮膚發炎(像濕疹,乾癬),造成皮膚溫度過高,水分散失過快,另外就是嚴重搔癢(像乾癬,異位性皮膚炎),造成病人搔抓嚴重,導致皮膚表層受傷嚴重,加快水分的散失,而有一部分皮膚乾燥則是因為皮膚的循環不良所造成(像是缺脂性皮膚炎,或是糖尿病足)。

既然知道原因,治療大方向就不會錯,一個就是降火,當然要降火也要知道火的深淺,如果是在比較表淺的火(中醫講衛分),那選用荊防敗毒散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,那如果火在更深層點的,那石膏,知母這類清氣分熱的藥,就一定得加上來,玉女煎就是以石膏知母來處理發炎這一部分!

至於皮膚循環的問題,玉女煎則是用麥冬,熟地來養血滋陰,而少量牛膝,一方面能活血化瘀,一方面能引火下行(牛膝有一點利尿的效果),所以也表示這個方用於熱在上焦的病人,效果會比較好!另一方面一點點的利尿劑,正好也可以讓熱邪從小便而出!

不過光看這個方的用藥量也可以知道,熟地最多用到1兩,而牛膝只用1.5錢,可見得主藥還是以滋潤為主,所以養陰藥量很大,但是利水藥只能用一點點,怕的就過度利水皮膚又變乾!另外原文著名大便溏瀉慎用,主要也是因為熟地雖然滋潤效果好,但是過度滋潤的藥會造成腸胃吸收不良,所以如果大便不成形,或是偏軟者,表示可能腸胃吸收有問題,使用熟地的量可能就要減少!

結論

臨床上使用這藥,除了皮膚熱之外,如果又合併口乾,皮膚乾,大便硬,那使用上就會比較合拍,當然如果皮膚這個熱,是來自於感染症,那中藥抗生素像黃連解毒湯這一類,就可以加上去使用,如果這熱是來自於情緒,那像梔子 這類藥就可以加上來增加療效!


延伸閱讀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