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

中醫常用方劑介紹--銀翹散






銀翹散出自於溫病條辨

主要成分:金銀花,連翹,桔梗,薄荷,淡竹葉,荊芥,淡豆豉,蘆根

一般都是拿來治療感冒初起,喉嚨痛的疏風清熱藥,沒想到拿來治皮膚也有一定的療效!

簡單分析一下裡面的組成

金銀花,連翹,本身就是很廣效的抗菌藥,特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更好!而很多表皮的感染都跟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關!

另外也有解表藥,荊芥,淡豆豉,薄荷,牛蒡子,本方的解表藥力道稍弱,所以用於感冒初期為主,如果身體痠痛的症狀明顯,那可能桂枝,麻黃類的藥物要多加才能比較有效緩解痠痛症狀!

再來稍微講一下這個方的利水藥蘆根,雖然有利水的效果,但卻能養陰生津(大部分利水藥都會讓人口渴),選擇它來做熱病傷陰利濕藥真的是再恰當不過了!

這個方為什麼會對皮膚病的治療有效?

其實這些皮膚方劑看久了,大概都可以看出他們的結構方式,解表藥+清熱藥+少量利濕,解表藥讓皮膚表面的溫度降低,清熱藥一方面減少體內發炎物質,一方面也可以抗菌 !少量利濕藥,可以讓身體的熱有個地方可以排出,當然有些熱盛又大便不通的患者,還會加上通便藥,加快解熱效果!

而這個方君藥是金銀花連翹,原方用到一兩,而且如果病人感染症狀嚴重時,會要求病人2小時就喝一遍,可見得這個方就是專門治療感染症的,而且古人很聰明的知道濃度越高,效果越好,但是一口氣灌這麼多湯藥,又怕冷藥傷胃,病人反而會吐,怎麼辦?

所以就少量多餐請病人兩小時喝一遍,濃度這麼高,頻率也可以調到這麼高,自然對於咽喉感染症的殺菌效果就很好!

講到這個就想起阿統醫師剛出道的時候,那時候治療咽喉痛,每次用銀翹散,每次都沒效,那時我既很疑惑?怎麼書上寫的是一回事,實際上用起來根本不行,到底是哪裡出錯了?後來經過一位學長的指點才知道,原來是濃度的問題!

人家古人銀翹散,金銀花,連翹一出手就是一兩,甚至還有忍冬酒,金銀花一用就5兩,而且嚴重時還兩小時喝一次,該殺的致病菌想來都殺光了,而你現代用的科學中藥,就算你一天開到12克的科學中藥,扣除科中裡面的賦形劑,真正能殺菌的金銀花跟連翹,可能連3克都不到,這樣子的濃度藥殺口腔常在菌都不夠了,更何況是致病菌

另外煎煮法也是一個學問,溫病條辨中記載,香氣大出即取服,勿過煮,主要也是因為這個方裡面的藥物有很多揮發油的成分在,香氣大出表示有效成分已經被煮出來了,就可喝了,但是現在科學中藥的製程是不是也是如此?會不會煎煮過久把藥物裡面有效的揮發油成分都煎煮掉了,這就不得而知了!

那這個方跟皮膚病又有甚麼關聯呢?除了辛涼解表外,這個方對皮膚病,阿統醫師最主要還是看中它的金銀花,連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超強的的殺菌作用,特別是近代的醫學發現,其實不論是乾癬還是異位性皮膚炎,很多都跟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有關,所以使用這個方對感染性的皮膚病,自然就更對證了!

當然,我們用藥上有時也不必這麼拘泥,如果本來開方就有解表藥,那我們可以直接把金銀花連翹開上去就好,如果病人傷口特多,膿包特多,感染超明顯,那我們也可以學古人的方式,重用這兩味藥,增加服藥頻率,來提高我們的療效!


延伸閱讀



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

掌蹠型乾癬如何與香港腳區分?





掌蹠型乾癬往往會和香港腳搞混在一起,很多病人都是用了抗黴菌藥用了一陣子,發現沒效,最後才知道是乾癬,當然也有乾癬跟香港腳一起長的,畢竟沒人規定長了乾癬就不能得香港腳,那遇到這些狀況要怎麼處理呢?

其實不論甚麼疾病,最重要的還是診斷,要知道是甚麼病因,用上的藥物才會對證,才會有效,那到底要如何區別乾癬跟香港腳?

臨床上當然最精確的診斷就是切片,顯微鏡下,香港腳(黴菌感染)可以見到菌絲,或是用KOH染色,也可看到特殊發現,而乾癬的病例切片則以角化不全跟顆粒層消失為主!

當然切片這事一定是西醫才能做的,那身為一個中醫師要如何判斷乾癬跟香港腳?其實也不難,阿統醫師發現通常西醫看不好的就是乾癬!或者是合併有乾癬的香港腳!

為什麼?因為西醫的抗黴菌藥,治療效果通常不錯,如果西醫治不好,大部分就是診斷錯了!那有沒有西醫都治不好的黴菌病?

當然有!一般都是病人合併有免疫系統的疾病像肝硬化,糖尿病,愛滋病,才會把黴菌病變的這麼難搞!不過一般合併有這些免疫功能失常的疾病,通常不會到診所,都會去大醫院,因為這些病人併發症特多,皮膚病相較之下只是小case。

再來可以從一些日常生活的症狀來判斷,香港腳,通常患部比較濕的時候症狀會加遽,像是流汗後,或者長期需要穿密封型鞋子的人比較會有,相反的,乾癬的癢往往發生在過度乾燥時,像洗澡後。

再來香港腳通常比較會有味道,而乾癬則通常味道比較不明顯,大致上原則是如此,但是臨床上,會遇到的狀況很多,更有些病人就是香港腳合併乾癬的,那這要怎麼治?

治療上還是以乾癬為主,但是抗黴菌藥,像土茯苓,龍膽瀉肝湯這一類藥,也要用上,這樣比較不會出錯!

像圖中患者很明顯就是掌蹠型乾癬,之前治療了好幾個月就是不會好,使用中藥治療一星期,腳上的痕跡就好很多!






延伸閱讀




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

異位性皮膚炎,中醫治療思路分享





異位性皮膚炎,不論是中西醫,一直是個很難搞的疾病,就西醫來講因為病因不明,所以沒有所謂的特效藥,只能症狀療法,說是症狀療法,其實很多時候就是類固醇的使用,可是這種救急的藥,其實不適合長期使用,但是很多病人真的就把美國仙丹(類固醇)當保養品來使用,結果就讓仙丹變成毒品,有擦好一點,沒擦整個大反彈,造成後面接手醫師一個很大的困擾!

再來一個最討厭的問題就是病人的肌膚太過敏感,可能是長期的過敏原入侵(因為皮膚傷口太多),加上類固醇的使用,使得病人的免疫系統變得異常混亂,很容易因為一些風吹草動,就讓原本治好的皮膚又癢起來!




其實該注意的事實非常多,阿統醫師都寫在這裡,今天就聊聊中醫觀點怎麼治療!

就初期發炎而言,不論是單純的異位性皮膚炎,或者類固醇反彈時,清熱解毒藥,一定是重中之重!另外解表藥也要加,不論是辛涼解表,或是辛溫透表,依狀況都要給上,目的就是讓患部降溫。

再來,清裡熱的藥,如果口渴明顯,流汗明顯,那白虎湯類的方劑可以用上,如果夜間癢甚,那可能熱在更深層或是陰虛,增液湯,生地,這一類的藥物可以加入!

當然保濕一定不可少,有時候像這一類皮膚容易過敏的患者,有時候單純給保濕反而會比給病人藥膏來得好,藥膏要用之前一定都要先試過,否則沒治好就算了,有時候還讓皮膚過敏起來,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!

症狀緩解後,如果病人是小朋友,補脾胃的藥一定要加上,臨床上觀察,大部分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,都有正餐不吃,愛吃零食的習慣,而且身體多偏瘦小,情緒也相對不穩定,如果能讓這些小朋友,食慾回復,其實很多狀況都都能改善!

大人的話,病癒後,以疏肝補腎為主(因為大人的問題多來自於壓力,跟晚睡),一定要鼓勵患者多運動,回復皮膚排汗的功能,讓皮膚調節溫度的能力可以跟得上天氣的變化,如此復發的機會就會降低!當然早睡早起生活作息正常這是一定要的。



切記諸瘡癢痛皆屬火,確定熱症退前不要隨便亂補,即使看起來很虛的皮膚病人,往往一補下去就會出問題!

當然除了藥物治療外,一定要詳細詢問病人的日常生活型態,是不是會常常接觸到不該接觸的東西!

像圖中患者因為工作常常要碰到水,阿統醫師告知她一定要戴兩層手套,裡層是棉質手套,外面是防水手套,上廁所的時候記得把手套脫下來讓皮膚呼吸一下,順便擦乳霜保濕,配合中藥治療,一個星期手部的症狀就改善良多!




延伸閱讀


2019年1月12日 星期六

為什麼我會得乾癬?齁!我不要啦!





在診間治療一些難纏的皮膚病時,有時候動輒十多年以上的皮膚病沒治好,更不用說,阿統醫師就曾遇過,最久的有到40年幾乎一輩子都在跟皮膚病戰鬥的病人,病久了,又治不好,多少會有點灰心喪志,然後就會有否定跟生氣的念頭產生了...

其實心裡會影響生理,生理也會影響心理,這是有科學證據的!其實有時候病患越急躁反而更難好!




就中醫而言,過度急躁,容易肝火上炎,而且太過著急,常常會讓人有睡眠問題,久了也會有腎虛的現象,最後反而讓皮膚痊癒的速度變慢,其實治療疾病,患者的心情也是至關重要,常常遇到病人,在考試前症狀惡化,原因也是如此,有時放鬆心情反而事半功倍!




10多年的病,要把它治到好,本來就需要時間,像乾癬,中醫來講,雖說是熱跟燥為主,但是其中可能夾瘀,夾濕,或是合併鬱症。

特別是鬱症,有時候這種心理病,真的很不好治,遇到這類病患,阿統醫師只能多跟他們解釋,讓他們能夠放下心來。而且很多時候,皮膚只是體內問題的一個反映,十多年的皮膚病,代表著體內的問題可能更複雜,治療起來,更是需要一點時間,配合醫生,認真服藥,擦藥,放鬆心情,好好睡覺,永遠是疾病快速痊癒的不二法門!




延伸閱讀


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

中醫常用方劑--玉女煎





來寫寫中醫常用的方劑吧!

今天來介紹中醫皮膚科常用方劑--玉女煎,主要成分:石膏知母麥冬熟地牛膝

這個方出自於景岳全書,原文:治水虧火盛,六脈浮洪滑大,少陰不足,陽明有餘,煩熱乾渴,頭痛牙疼,失血等證,如神。若大便溏泄者,乃非所宜。生石膏,三、五錢。熟地,三、五錢或一兩。麥冬,二錢。知母,牛膝,各錢半。水一鍾半,煎七分。溫服或冷服。如火之盛極者,加梔子,地骨皮之屬亦可。如多汗多渴者,加北五味十四粒。如小水不利,或火不能降者,加澤瀉一錢五分,或茯苓亦可。如金水俱虧,因精損氣者,加人參二、三錢尤妙。

原文落落長,但是簡單來講就是火大水少四個字!

中醫古代沒有微生物學,但是病人發燒,摸起來皮膚又熱又燙的,這些現象可是觀察的明明白白,那遇到這種情形怎麼辦?當然是先退燒!而中方劑退燒最有名的就是白虎湯:石膏,知母。

但是萬一來不及退火,或是火真的太旺,燒太久,那就會出現另外一個情形,那就是乾燥!包括口乾舌燥,或是病人舌頭上面看起來就沒有口水,那要怎麼滋潤這些過乾的地方,中醫的講法叫做養陰潤燥,主要就是熟地黃,跟麥門冬,一個滋腎水,一個養肺胃陰。

那這個方跟皮膚有甚麼關係呢?

一樣的,皮膚急性發炎時,局部幾乎都是又紅又熱的,但是時間一拖久,就會發現,患部就開始會龜裂,很多的慢性皮膚病,像是乾癬,異位性皮膚炎,或是魚鱗癬,慢性濕疹,都會有這樣的問題。

左圖為慢性濕疹造成手部乾裂,右圖為缺脂性皮膚炎造成下肢乾燥


這時怎麼辦?既然是乾燥,那也要去找原因,中醫認為,皮膚要能滋潤,一部分來自於皮膚血液循環能夠正常的供給,再來皮膚表層要能有效防止水分過度散失,如此一來皮膚就不會太乾燥。

大部分慢性皮膚病造成的皮膚乾燥都是因為長期皮膚發炎(像濕疹,乾癬),造成皮膚溫度過高,水分散失過快,另外就是嚴重搔癢(像乾癬,異位性皮膚炎),造成病人搔抓嚴重,導致皮膚表層受傷嚴重,加快水分的散失,而有一部分皮膚乾燥則是因為皮膚的循環不良所造成(像是缺脂性皮膚炎,或是糖尿病足)。

既然知道原因,治療大方向就不會錯,一個就是降火,當然要降火也要知道火的深淺,如果是在比較表淺的火(中醫講衛分),那選用荊防敗毒散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,那如果火在更深層點的,那石膏,知母這類清氣分熱的藥,就一定得加上來,玉女煎就是以石膏知母來處理發炎這一部分!

至於皮膚循環的問題,玉女煎則是用麥冬,熟地來養血滋陰,而少量牛膝,一方面能活血化瘀,一方面能引火下行(牛膝有一點利尿的效果),所以也表示這個方用於熱在上焦的病人,效果會比較好!另一方面一點點的利尿劑,正好也可以讓熱邪從小便而出!

不過光看這個方的用藥量也可以知道,熟地最多用到1兩,而牛膝只用1.5錢,可見得主藥還是以滋潤為主,所以養陰藥量很大,但是利水藥只能用一點點,怕的就過度利水皮膚又變乾!另外原文著名大便溏瀉慎用,主要也是因為熟地雖然滋潤效果好,但是過度滋潤的藥會造成腸胃吸收不良,所以如果大便不成形,或是偏軟者,表示可能腸胃吸收有問題,使用熟地的量可能就要減少!

結論

臨床上使用這藥,除了皮膚熱之外,如果又合併口乾,皮膚乾,大便硬,那使用上就會比較合拍,當然如果皮膚這個熱,是來自於感染症,那中藥抗生素像黃連解毒湯這一類,就可以加上去使用,如果這熱是來自於情緒,那像梔子 這類藥就可以加上來增加療效!


延伸閱讀







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

中醫治乾癬怎麼會有效?我想是看病的角度不同吧!





講到皮膚病,大部分病人都先想到西醫治療,阿統醫師以前是西醫師,並不會去說西醫的壞話,畢竟,西醫在皮病的診斷上真的有太多工具,而且有幾分證據講幾分話,這一直是阿統醫師覺得非常正確的態度。

不過西醫治療一些慢性皮膚病,或是原因不明的皮膚病常常就會出現盲點,因為找不到原因,所以往往只能開消炎藥,降低皮膚發炎,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類固醇,類固醇號稱美國仙丹,絕非浪得虛名,用來治療大部分的皮膚病,幾乎都是立竿見影的!但是面對乾癬這種慢性原因不明的疾病,類固醇就就束手無策了,而且用多了,還會出現可怕的類固醇反彈,真的是醫生跟病人的惡夢!




那中醫治療乾癬為什麼會有效?我想可能是切入的角度不同,一樣的一個病,西醫可能病理解頗學上看到的就是發炎而已。

但是由的中醫的角度切入,看到的也許是火,但這火可能由肝火或是由心火或是胃火而來,再來看深淺,這熱可能在衛分,氣分,營分,血分,一樣是乾癬,可能每個病人用的藥就不太一樣。




就像上次提到的荊防敗毒散,就西醫的角度來看,沒有一味藥是清熱解毒藥,治療皮膚病就一定是沒效的,然而臨床上卻常常能夠建奇功!原因就是中西醫切入的角度不一樣!

我想不管是西醫還是中醫,重點還是要把病人給治好,很多時候皮膚出狀況,可能病理上是皮膚發炎,那是甚麼原因造成皮膚發炎呢?那我們的治療,是把發炎壓下來就好呢?還是要把背後的原因解決才會比較好?我想,透過不一樣的思考模式,也許我們的治療也會變得更完整!


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