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9年2月25日 星期一

中醫方劑介紹--當歸拈痛湯





今天來介紹中醫常用皮膚科方劑:當歸拈痛湯

說起這個方,根據健保局的統計,是中醫傷科使用頻率最高的方,大概是因為有個"痛"字,所以很多中醫師都以為它是治療疼痛的,不過阿統醫師臨床用起來反而是治療濕性皮膚病,跟痛風最有效(一個是皮膚病,一個是內科病),至於傷科問題,效果反而不如芍藥甘草湯或是活絡效靈丹。

這個方出自於醫方集解,主要成分有:茵陳5錢  羌活5錢 防風3錢 升麻2錢 葛根2錢 蒼朮2錢 白朮1.5錢  黃芩3錢  苦參2錢  知母3錢  當歸3錢 豬苓3錢 澤瀉3錢 人參 甘草5錢

主治是:去風除濕,清熱止痛

稍稍分析一下這些成分:

解表藥:羌活,防風,葛根
清熱藥:茵陳,升麻,黃芩,苦參,知母
利濕燥濕藥:羌活,蒼朮,白朮,苦參,豬苓,澤瀉
補藥:當歸,人參

有沒有發現,跟之前介紹的皮膚用藥,結構都很類似,解表藥,清熱藥,利濕藥,都是這幾類藥物為主,差別在於這個方以利濕燥濕藥的比例最重,所以自然對濕性的皮膚病效果最好!臨床上,傷口流膿水不止,或是汗皰疹之類的皮膚病,用起來效果最好!

另外稍微提一下,升麻很多書籍都說升麻是可以提振陽氣,其實升麻本身是個很有效的抗菌藥,所以古代才有升麻加青黛可以替代犀牛角的用法,主要也是取升麻清熱解毒的效果!

至於為什麼取名叫拈痛湯?因為以濕邪為主的疾病,很容易有腫的問題,而患部越腫,越容易壓迫到神經造成疼痛,如果濕邪可以利掉,自然就能解決疼痛這個問題!所以才叫當歸拈痛湯,所以這個藥到底能不能當傷科藥,其實也可以,只要問題是屬於關節腫脹型的疾病,就會有效,至於肌肉痠痛型,或是久病瘀阻型的問題,相信我,芍藥甘草湯,跟活絡效靈丹是您更好的選擇!

至於為什麼要加人參跟當歸?古書是寫人參生津,當歸養血,防止其他藥物過燥傷津傷血,不過臨床上對皮膚病而言,有加沒加似乎影響並不大。

用這個方治療皮膚病還是有幾個要點,第一患部腫脹流組織液是重點,再來如果患部紅的厲害,感染現象明顯,記得抗菌要多加,金銀花,黃連解毒湯,都是不錯的選擇,如果組織液過多,還可以再加上薏苡仁,黃柏,甚至重用薏苡仁,這樣就有三妙散的架構,利濕清熱效果也更好!


延伸閱讀


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

對付乾癬無盡的屑屑,除了類固醇,你有更好的選擇!





乾癬不好治,不論中西醫皆是,許多患者動輒10多年的病史,其中一個令人困擾的地方就是屑屑,走到哪裡掉到哪裡,讓人不勝其煩,當然癢到讓人睡不著也是一個令病人痛苦的問題,所以止癢變成治療乾癬一等一的大事。

在這之前先講一下乾癬會甚麼會癢?乾癬的癢跟一般過敏的癢不太一樣,但少部分病人,可能會合併過敏的問題(畢竟身上都是傷口,過敏原太容易趁虛而入),乾癬的癢大部分來自於皮膚的小傷口,我們皮膚主要有四種感覺,痛,觸,溫,壓,注意喔!沒有所謂的"癢",癢其實是一種微痛覺,而乾癬病人數不清的小傷口,就會造成數不清的微痛覺,當然就癢得不得了!這種癢,使用抗組織胺來止癢,效果不好,(因為主要原因是傷口,不是過敏!),所以此時西醫只好用上第二種武器--類固醇,俗稱美國仙丹!

有沒有效,能被稱之為仙丹,自然不是浪得虛名!簡單介紹一下,類固醇的機轉,主要有兩大類一是抗發炎反應,二是代謝反應,治療疾病多半借重的就是類固醇的抗發炎反應!





由上圖可知,類固醇的抗發炎反應,幾乎是在發炎反應很源頭的地方,(phospholipids 轉 arachidonic acid的地方,發炎物質還沒產生就被壓下來),所以自然特別有效, 基本上抗組織胺能做的,類固醇都做得到,而且更強更有效,但因為抑制在很高位,所以也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副作用(這後面會提到),但是因為止癢效果太好,很多病人跟醫生,即使冒著副作用的風險,也要擦,畢竟癢實在太痛苦了!

但是隨著擦藥的頻率跟時間增加,問題就出現了,甚麼問題,第一,類固醇會抑制皮膚表皮層的增生,造成皮膚變薄,皮膚變薄對皮膚病有甚麼影響?

皮膚變薄會使得皮膚裡面的水分散失得更快,所以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病人,幾乎都會有皮膚乾燥的問題,而類固醇治療乾燥型皮膚病(乾癬,慢性濕疹,異位性皮膚炎,魚鱗癬),效果也多半不好,原因也在此!

第二,身體發炎其實是身體為了抵抗外來的微生物(像是細菌跟病毒),所產生的機轉,由於類固醇的抗發炎效果太優秀了,失去了發炎能力的皮膚,換言之,也降低了抵抗細菌病毒的能力,所以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皮膚容易感染!而偏偏感染本身就是乾癬發病的原因,所以用類固醇來幫乾癬止癢,最後就是使得乾癬變得更嚴重!

第三,也就是最讓病人跟醫生頭疼的類固醇反彈,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乾癬,一停藥,不但原本有乾癬的地方會長出來,就連沒乾癬的地方也跟著冒出來,冒出來就算了,還冒得更嚴重,就是類固醇反彈!如下圖所示。


類固醇反彈實例


而相反的,圖中阿伯的乾癬,看起來好恐怖,但是不好意思,這種乾癬反而相對好治,他沒用過類固醇,所以屑屑才會長得這麼多,一般人看到屑屑這麼多,都會以為這乾癬好嚴重,其實那種沒屑但超紅的乾癬(像上面的圖),才是最讓人害怕的,因為沒屑屑是類固醇的傑作,而且停類固醇,開始反彈之後,症狀惡化的速度跟嚴重度會超乎你想像!

而事實也證明阿伯的腳,經過短短兩星期中藥治療就改善到像右圖一樣,雖然還是紅,但恐怖的屑屑已經消失了!面對乾癬的屑屑,您應該有更好的選擇




延伸閱讀


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

新奇案例分享--胃食道逆流,其實不是胃食道逆流?





前幾天遇到一位老病人,這病人很熟,阿統醫師對她的個性也是很清楚,總之就很容易緊張的一個人,長期的胃病,皮膚也有乾癬,加上容易緊張的個性問題,睡眠也有障礙,但是西醫檢查除了胃食道逆流之外,其他指數也沒有甚麼太大的問題,本來之前的問題都解決的差不多了,所以也好久一陣子沒來了。

沒想到前陣子突然又來掛號,我本來想說應該是乾癬又長了幾顆了吧,畢竟易緊張的個性,加上不穩定的睡眠狀況,本來就容易造成乾癬發作!

沒想到這次來是胃痛,而且已經在外面中醫西醫看了好幾家看不好才來,我問她有沒有作胃鏡,她說有,報告說只是胃食道逆流。

我心裡想,有作胃鏡,又有胃食道逆流,西醫一定會開PPI(氫離子幫浦阻斷劑,簡單來說就是把你的胃酸弄成不酸),這是目前治療胃潰瘍,胃食道逆流最有效的藥,怎麼連這好用的藥都會沒效?(難道是台廠藥?)

就算西藥沒效,中藥的半夏瀉心,烏貝散,白芨,川七,這治療胃酸的問題也是超有效,怎麼會中醫西醫看了好幾家都沒效??

在這裡跟大家透露一個看病的小秘密,當病人看過好幾家都沒有看好的胃病,你開的藥方裡一定不要用常用的方,像平胃散,胃苓湯,半下瀉心湯,可以的話儘量選冷門的藥方,為啥?看過好幾家中醫都沒效,表示前面那些常用藥方都有人開過了,而且也槓龜了,當然不要重蹈覆轍!

所以我開甚麼方?區區在下我,就開了個"左金丸",夠冷門吧!這方理論上是治療胃食道逆流最有效的方劑,但是為什麼很少有人用?因為這個方超難吃,左金丸的組成只有吳茱萸跟黃連,一個超難吃,一個超苦,沒人喜歡,所以使用率一直比不上其他胃字輩的胃藥!重點來了,有沒有效?

病人下星期回診跟我說,有好一點,但是肚子還是一直有緊繃感放不開!我心裡想,甚麼!沒想到連這方也沒達到預期的效果,那怎麼辦呢? 這時記得摸摸病人的肚子,我一摸才發現,這位病人肚臍以上真的有一塊肌肉是緊繃超硬的,而且一壓到病人就喊痛!看來這問題比較像是傷科病,所引起的內科問題,難怪怎麼吃藥效果都不好!

所以治療方向,變成以如何鬆掉上腹肌肉為主,直接對患部下手,我個人的經驗,病人因為痛的關係,一定會更緊繃,更鬆不開,我先嘗試在病人的左右腳太衝穴各下一針,再摸摸肚臍上面的壓痛點,說也奇怪,那壓痛點的左右兩邊竟然變得比較軟一點,但是中間部位依舊僵硬,怎麼辦?

個人覺得應該是這病人長期姿勢不良,加上過度緊張,所以上腹部肌肉在長期姿勢不良之下痙攣,拉不開,像下圖一樣,而過於緊繃的腹部肌肉又讓腹壓升高,導致胃食道逆流!古書有云:"胃不和則寐不安",所以晚上也睡不好...


這時我用了一些傷科手法,慢慢將病人的頸胸椎拉正,說也奇怪,當下肚子的硬塊就軟了7分,壓痛感也減低了,這時發現表淺的壓痛點已經緩解,但是深部的壓痛點還在,於是又在壓痛點上下了一針,簡單的彈撥幾下就出針,此時病人自述壓痛只剩下一分,然後我開了左金丸加芍藥甘草湯,就讓病人開心的回家了!

這病人搞了我將近半小時,雖然花了不少時間,也沒收到多少錢,但是說實在的收穫還蠻多的!

結論

其實人是一個整體,有時分科太細反而造成某方面的盲點,傷科醫生不會看內科疾病,內科醫生不想作傷科病人,這樣的問題一直存在,有時候是內科病造成的傷科問題,有時候是肌肉骨骼錯位造成的內科疾病,最後內科傷科問題都有,也不知道是誰影響誰?總之下次如果有治不好的疾病,記得患部還是要稍微檢查一下,也許只要簡單幾個手法,就能搞定病人困擾已久的問題!


延伸閱讀


2019年2月11日 星期一

乾癬--中醫治療思路分享





乾癬一直是醫學上很不容易治療的皮膚病,由於原因不甚明朗,所以西醫治療的效果也有限,雖然目前西醫除了類固醇之外,又研發了許多武器,像免疫抑制劑,或是生物製劑,但是礙於副作用太大,價格太昂貴,通常也放在後線用藥,而且效果也不能令人非常滿意!往往有些人很有效,但有些人副作用就很大!

那中醫治不治得好這個病?不敢說100%但是幾乎都能改善,當然偶爾也會有一些病人會留下少許的病兆,但是幾乎都能改善,而且幾乎不會有任何的副作用,(藥膏沾到衣服,應該算可接受的副作用吧!)

其實這個病就西醫的看法而言,主要跟遺傳(主要是HLA-cw6),感染等因素有關,病理切片也可發現表皮基底層角質形成,細胞增殖加速。

中醫如何看待這個病?書上寫得很多,血熱,血虛,血瘀,風燥,火毒,夾濕...等,治則更是不勝枚舉,清熱,涼血,養血,潤燥,除溼,甚至有些醫家還會用溫法,散法...等,總之辯證分型特多,治法也很多,但真正用起來能治好乾癬嗎?

其實阿統醫師觀察,辯證這麼多,治法這麼雜,只有一個原因,就是沒有一個理論或是藥物可以完美治療每一個人的乾癬,所以才會眾說紛紜!其實這也算是中醫的特色,同樣一個疾病會在不一樣的人身上產生不一樣的症狀,所以用的藥也就不盡相同!

雖說如此,但是大方向來說還是可以稍微理出一個頭緒:

第一,解表藥一定要有,一般來說中藥的解表藥,不管是荊芥,防風,或是桂枝麻黃,都有改善皮膚循環,降低體表溫度的效果的效果。

清熱解毒藥:一般以針對抗表皮菌的藥物為主,金銀花,連翹,黃連解毒都可以考慮使用,一般建議先選個5味藥(抗菌範圍才夠廣),用一陣子,病程沒有進展時再換,因為此時很有可能已經出現抗藥性,如果乾癬長在腋下或是陰部,要考慮加入一些抗黴菌藥,像龍膽瀉肝湯或是白癬皮,苦參根之類的藥物以防乾癬合併黴菌感染。

潤燥藥:儘量以涼性藥物為主,像增液湯,生地熟地,何首烏之類,要不要養血潤燥,先看病人有無貧血症狀再說!總之熱補的藥要用要小心,

久病可考慮活血藥,桃仁紅花,赤芍,牡丹皮,或是血府逐瘀湯,都是可以考慮的!

利濕藥:學理來看是不應該用利濕藥的,因為乾癬大部分皮膚的狀況就是乾燥,使用利濕藥,理論上會讓皮膚變的更乾,但臨床上來看,少量的利濕藥對這個病似乎有幫助,其實很多中醫的皮膚方劑在大量使用滋陰藥的情形下,都會加入少許利濕藥,觀察其原因,過度滋膩很容易造成滯症跟消化不良,加入少許的利濕藥一方面可以解決這個問題,一方面也可以讓熱邪有個出路,就像桂枝湯,有發汗的桂枝,也有歛汗的白芍,一放一收,反而效果更好,道理大概是類似的!

蟲類藥:久病,超癢的病人可以考慮,中醫的看法久病入絡,而蟲類藥可入絡搜風,不過這樣的說法,大概沒幾個人聽得懂,就藥理學上來講大部分蟲類藥都有穩定神經的效果,藉由這樣的效果,可以降低病人的癢感,一般像烏稍蛇,全蠍,地龍,蟬蛻,都可以考慮使用,不過缺點是這些蟲類藥都屬於動物性蛋白質,過敏的風險會稍微提高,另外,味道也不好吃就是了!

當然除了內服藥外,最重要的還是病人肯認真配合,不該吃的不要亂吃,該保濕就藥認真保濕,早睡早起,生活作息正常

圖中患者之前西醫看了快5年中間還經過類固醇反彈,後來經過治療2個月的中醫治療背部幾乎已經看不到乾癬痕跡,事實證明中醫治乾癬是相對安全有效的!



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