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9年2月11日 星期一

乾癬--中醫治療思路分享





乾癬一直是醫學上很不容易治療的皮膚病,由於原因不甚明朗,所以西醫治療的效果也有限,雖然目前西醫除了類固醇之外,又研發了許多武器,像免疫抑制劑,或是生物製劑,但是礙於副作用太大,價格太昂貴,通常也放在後線用藥,而且效果也不能令人非常滿意!往往有些人很有效,但有些人副作用就很大!

那中醫治不治得好這個病?不敢說100%但是幾乎都能改善,當然偶爾也會有一些病人會留下少許的病兆,但是幾乎都能改善,而且幾乎不會有任何的副作用,(藥膏沾到衣服,應該算可接受的副作用吧!)

其實這個病就西醫的看法而言,主要跟遺傳(主要是HLA-cw6),感染等因素有關,病理切片也可發現表皮基底層角質形成,細胞增殖加速。

中醫如何看待這個病?書上寫得很多,血熱,血虛,血瘀,風燥,火毒,夾濕...等,治則更是不勝枚舉,清熱,涼血,養血,潤燥,除溼,甚至有些醫家還會用溫法,散法...等,總之辯證分型特多,治法也很多,但真正用起來能治好乾癬嗎?

其實阿統醫師觀察,辯證這麼多,治法這麼雜,只有一個原因,就是沒有一個理論或是藥物可以完美治療每一個人的乾癬,所以才會眾說紛紜!其實這也算是中醫的特色,同樣一個疾病會在不一樣的人身上產生不一樣的症狀,所以用的藥也就不盡相同!

雖說如此,但是大方向來說還是可以稍微理出一個頭緒:

第一,解表藥一定要有,一般來說中藥的解表藥,不管是荊芥,防風,或是桂枝麻黃,都有改善皮膚循環,降低體表溫度的效果的效果。

清熱解毒藥:一般以針對抗表皮菌的藥物為主,金銀花,連翹,黃連解毒都可以考慮使用,一般建議先選個5味藥(抗菌範圍才夠廣),用一陣子,病程沒有進展時再換,因為此時很有可能已經出現抗藥性,如果乾癬長在腋下或是陰部,要考慮加入一些抗黴菌藥,像龍膽瀉肝湯或是白癬皮,苦參根之類的藥物以防乾癬合併黴菌感染。

潤燥藥:儘量以涼性藥物為主,像增液湯,生地熟地,何首烏之類,要不要養血潤燥,先看病人有無貧血症狀再說!總之熱補的藥要用要小心,

久病可考慮活血藥,桃仁紅花,赤芍,牡丹皮,或是血府逐瘀湯,都是可以考慮的!

利濕藥:學理來看是不應該用利濕藥的,因為乾癬大部分皮膚的狀況就是乾燥,使用利濕藥,理論上會讓皮膚變的更乾,但臨床上來看,少量的利濕藥對這個病似乎有幫助,其實很多中醫的皮膚方劑在大量使用滋陰藥的情形下,都會加入少許利濕藥,觀察其原因,過度滋膩很容易造成滯症跟消化不良,加入少許的利濕藥一方面可以解決這個問題,一方面也可以讓熱邪有個出路,就像桂枝湯,有發汗的桂枝,也有歛汗的白芍,一放一收,反而效果更好,道理大概是類似的!

蟲類藥:久病,超癢的病人可以考慮,中醫的看法久病入絡,而蟲類藥可入絡搜風,不過這樣的說法,大概沒幾個人聽得懂,就藥理學上來講大部分蟲類藥都有穩定神經的效果,藉由這樣的效果,可以降低病人的癢感,一般像烏稍蛇,全蠍,地龍,蟬蛻,都可以考慮使用,不過缺點是這些蟲類藥都屬於動物性蛋白質,過敏的風險會稍微提高,另外,味道也不好吃就是了!

當然除了內服藥外,最重要的還是病人肯認真配合,不該吃的不要亂吃,該保濕就藥認真保濕,早睡早起,生活作息正常

圖中患者之前西醫看了快5年中間還經過類固醇反彈,後來經過治療2個月的中醫治療背部幾乎已經看不到乾癬痕跡,事實證明中醫治乾癬是相對安全有效的!





延伸閱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